嵯峨馆,位于北京的后海,由神奇建筑研究室倾力打造。空间的原身是一座四合院的厢房,原始、局促,格局老派,又带着十分明显的的年代符号。设计团队对其进行了空间重塑与景观拓展,并带入周围景致,在自然光线的配合之下,让空间变成了可以流动的故事。
“嵯峨馆”所呈现的,是建筑师捏造的幻境。我们并未脱离这座聒噪的城市,甚至没有超越这座四合院厢房的空间边界。但我们如我们的祖先一样,尝试在这方局促的空间中,寻找重新解释它的方法。
——神奇建筑研究室
邻居看到这幕场景时,也许会怀疑他过往的旧城生活经验。
1.北京人的空间把戏
不得不说,北京是座建筑类型匮乏的城市,从现在的行列式住宅到被认为代表传统特色的四合院,都在用有限的建筑类型描绘庞大的城市空间。因此,北京居民想出了许多拓展建筑空间体验的方法,比如在院子里营造庭园,在空地搭建罩棚,或用木装修细密地分隔房间。即使这些都没法实现,也要在墙上张贴表现室外场景的绘画,希冀摆脱既有环境的单调。
1930年代的地安门外大街,能看到大量加建物凸出合院的轮廓,这是北京传统城市建筑在使用中的常态。
描绘恭亲王别墅内部的绘画(19世纪),反应出室内空间分隔的多样和被引入室内的庭院。
紫禁城皇帝居所养心殿复杂的室内空间,将一座620㎡工字殿的空间可能性推向极致。
在普通建筑中,虚构一个非常规场景,是北京人爱玩的空间把戏。我们的基地是一座普通四合院的西厢房,这样的建筑在北京有几万座,因为产权的关系,它被一组矮墙包围起来,成了院中之院。
基地环境
建筑原貌
面对这座格局老派的旧房,我们把旧屋空间重新界定为不同单元,针对每个单元,重构它和它的外部空间,比如将院落用建筑填实;或将户内空间退还给院落;比如将较高的空间进行竖向划分;或扭转空间与景观的对位关系。我们尝试拓展空间变化的可能性边界。
推荐阅读:旗龙网